第1679章 於無聲處聽驚雷

11月26號,遠方正式和阿裡簽訂收購協議。

掏寶、天貓、菜鳥物流、星晨急便……等相關業務,紛紛在此次出售行列。

雙方在臨安召開了新聞發布會。

李東和馬昀都沒有出席。

代表阿裡集團出席發布會的是蔡崇鑫,發布會上,面對一些媒體的阿裡衰落論,蔡崇鑫沒有過多的駁斥。

網購相關業務被出售,阿裡實力的確衰弱一大截。

盡管拿到了45億美金,超過300億人民幣的資金流,依舊讓外界開始懷疑阿裡的實力。

不過發布會上,蔡崇鑫還是簡單說了幾句阿裡的未來方向。

拋棄網購業務,由C類客戶為主向B類客戶為主轉變。

所謂C類客戶,一般指個人用戶,B類用戶則是企業用戶。

實際上,阿裡起家的根本,就是這些B類用戶,只是前兩年掏寶發展迅速,阿裡在掏寶上投入更大,更側重於C類客戶。

現在,掏寶被出售,阿裡回歸根本,也是理所應當的。

此刻,阿裡軟件在全球已經擁有數千萬中小企業用戶,為這些企業提供在線軟件服務。

另外阿裡收購了萬網,主要也是為企業用戶提供完整的應用服務。

最後,蔡崇鑫又宣布,阿裡旗下的B2B網站業務重心會聚焦到零售供應鏈尖端。

換言之,阿裡出售掏寶之後,不再做個人業務,核心在於掌控零售核心供應鏈。

放棄了掏寶,不代表阿裡放棄了零售業務。

實際上,阿裡就是個徹頭徹尾的網上零售集團,掏寶存在的時候,阿裡志在打造零售一條龍服務,其實和京東的十節甘蔗理論差別不大。

無論是阿裡,還是京東又或者遠方,主要目的就在於吃下更多的甘蔗,掌握更多的零售服務環節。

如今,掏寶被出售,阿裡放棄了垂直銷售渠道,卻是將核心放在了核心供應鏈渠道上面。

對於零售企業而言,供應鏈是重中之重。

大生產商,品牌商,終究是少數。

零售集團,接觸更多的還是中小企業供應商,無論是線下還是線上,品牌產品終究只是少數。

大眾使用更多的,購買更多的,還是中小企業提供的產品。

阿裡現在為中小提供互聯網服務,側重投資B2B平台,目的就在於掌握這些中小企業核心。

將數千萬的中小企業聚焦到阿裡,從源頭上控制各大零售集團。

一旦阿裡的這些業務做大,到時候,就可以制衡遠方這些平台。

當然,遠方作為目前華夏第一大網上購物平台,阿裡就算掌控了供應鏈,對遠方制衡效果有限。

按照馬昀之前的預期,如果掏寶和天貓可以做大,再控制了核心供應鏈,那時候阿裡便會立足於不敗之地。

可惜,李東沒給他這個機會和時間。

在馬昀剛有這心思的時候,便迅速擊潰了掏寶,讓馬昀不得不放棄這個想法。

……

臨安到平川的高速上。

李東感慨道:“其實,以前我也一直覺得,掏寶、支付寶這些業務才是阿裡強大的根源。

直到這幾年,看著馬昀一點點布局,我才發現,這都是我的錯覺。

好在提前一步擊潰了掏寶,要不然,以後我們麻煩很大。

從99年開始,阿裡就在拉攏中小企業,到現在,十年了,華夏很多中小企業的利益都和阿裡綁定在了一起。

於無聲處聽驚雷,阿裡做的不聲不響,實際上已經滲透到了零售各個環節。

一旦再拖延下去,掏寶和天貓做大,終端供應鏈被阿裡掌控,那我們這些平台,恐怕真要受到阿裡的控制了。”

前世,馬昀說阿裡是為了培養更多的京東,李東嗤之以鼻。

實際上,很多人都覺得老馬是在吹牛。

這輩子,馬昀其實也說過這話,不過對像換成了遠方罷了。

如果以前李東看的還不是太透徹,被掏寶和支付寶吸引了注意力,那這次掏寶被出售,阿裡著重發展阿裡軟件、萬網、B2B,李東就看的極為透徹了。

這幾大業務,都是為了更好的將中小企業掌控在阿裡手中。

一家企業,用的是阿裡的軟件,網站搭建,域名提供,網上交易渠道,全部都是阿裡的,那這家企業哪怕自認為可以不鳥阿裡,實際上已經被阿裡掌控。

當然,此刻的阿裡還沒達到這個地步,可隨著時間推移,這都是遲早的事。

當企業對阿裡產生了依賴性,其實就意味著離不開對方了,被阿裡潛移默化地變成了阿裡的附屬企業。

掌控了供應鏈源頭,京東這些平台怎麼和阿裡爭?

哪怕在垂直銷售平台領域,業績不比阿裡差,實際上差距也很大。

後世,阿裡的市值是京東的十倍,單一從銷售平台來看,京東其實不比掏寶和天貓差。

而且京東還有自己的物流倉儲體系,比掏寶要更強。

阿裡十倍於對方的市值,差距從何而來?

支付寶這些業務不算,阿裡上市,螞蟻金融依舊是獨立的,並未並入阿裡體系。

如果說京東的市值和掏寶、天貓等同,那剩下的9個京東差距,就在於阿裡現在做的這些業務。

當然,還要加上後期做大的雲計算業務。

所以馬昀說的培養更多電商平台的話,其實不算吹牛。

聽李東這麼說,坐在他身側的譚海英不由道:“李總,其實我們也可以做……”

李東擺擺手,笑道:“貪多嚼不爛,何況我們也沒時間和精力去做。

而且,我們和別的平台不同。

阿裡想控制供應鏈源頭,對別的平台影響大,對我們沒有太多的影響。

他是將B2B單獨拆分出來來做,而遠方實際上已經將B2B業務融合到了現在的網購平台上。

而且我們做的更多的還是將線下和線上體系融合,阿裡現在做的也只是單一的網上供應鏈控制,對我們影響更是微乎其微。

他們要做,那是因為沒別的路可走。

而我們,自己的路都還沒走完,現在又要走別的路,沒太大的意義。

讓老馬去做,他有經驗,也有精力。

阿裡從99年就開始為這個做准備,我們比不了。

不過沒關系,先把他養肥了,咱們再一點點割肉。

等他做強大了,遠方只會更強大,作為華夏零售領域最大的農場主,阿裡也只是我們養的大肥豬。

想割肉的時候,那就去割一些。

當然,我說的是我,你們後期有沒有這個能耐去割肉,那得看你們的本事。

如果被阿裡做大了,到時候阿裡就會成為另一個大農場主。

我們強在前端,對方強在終端,誰強誰弱不好說。

到了那時候,他恐怕會覬覦前端平台,而我們那時候也會想辦法開拓終端市場。

總而言之,不要覺得阿裡這次出售掏寶就徹底廢了。

掏寶是很重要,可實際上也沒那麼重要,明白了嗎?”

譚海英點點頭,這些道理她還是懂的。

其實她唯一有些不明白的是,既然李東知道,也覺得阿裡是遠方未來的對手,為什麼不趁現在一棍子打死?

現在的阿裡,應該是這些年最虛弱的時候了。

哪怕有人支持,以遠方的強勢,真要強行入場,也不見得有什麼問題。

李東沒解釋,也懶得解釋。

原因有很多,不劃算是一點,另一方面則是李東也不願意趕盡殺絕。

這些年,李東用了很多別人的東西。

哪怕沒人知道,不代表他自己不知道。

用了這些人的東西,再趕盡殺絕,李東也不好意思。

其實不僅僅是老馬,馬華騰當初李東也沒准備趕盡殺絕,他那時候和馬華騰說,讓他執掌滕迅,遠方的業務並入,遠方只控股不參與運營,那都是真心話。

可惜小馬哥不願意,才有了後面的吞並。

就算如此,馬華騰拿著大量資金,去經營歡聚時代,李東也沒繼續打壓。

他要是真想打壓,這時候的歡聚,很容易被遠方擠垮。

現在和阿裡最大的衝突線上平台的問題解決了,李東已經完成了自己的布局,自然不會因為未來可能有妨礙,就去追殺。

恰恰相反,他很願意看到這些巨頭再次崛起,這才更有意思。

……

李東回到平川的時候,阿裡出售掏寶的風波還沒過去。

然而,很快就不再有人關注阿裡和遠方的事了。

掏寶出售成為既定事實,已經發生的事,討論再多也沒意思。

就在這時候,商界有更大的新聞發生!

11月26號,前海人壽在二級市場,耗資70億人民幣,拿下了萬科5億股票,完成了對萬科的第一次舉牌!

萬科作為華夏第一大地產集團,影響力和知名度,都比阿裡要大的多。

09年的阿裡,要不是李東一而再,再而三地針對,名氣並不大,實力也不是太強。

可萬科不同,萬科是地產企業巨頭,第一的寶座也做了很多年了。

萬科被舉牌,一瞬間就引起了無數人注意。

雖然目前對方只持有萬科5%的股份,可萬科的第一大股東華閏持股也才15%左右。

萬科的股份分散的太厲害,加上老王持股更是低的可憐,和總裁加在一起,兩人持股也不到1%,這時候,忽然多出一個持股達到5%的股東,可能會產生一系列影響。

26號,前海人壽第一次舉牌,雖然不少人側目,可還算鎮定。

就連萬科,也沒太大的反應。

可27號上午,前海人壽一致行動人鉅盛華大量購入萬科股份,與27號中午二度舉牌之後,所有人都忽然感覺,這可能不是簡單的投資了!

10%的股份,已經是萬科的第二大股東,僅次於華閏持股。

萬科在二級市場,擁有大量的股票。

比起別的企業,很多企業在二級市場流通的股票不到總股本30%,而萬科在二級市場流通的股票超過了50%!

所以前海和鉅盛華想在二級市場繼續購入萬科股票,難度不是太大,關鍵就在於資金足夠不足夠。

就在前海和鉅盛華這兩家寶能系購入萬科股票的時候,二級市場,萬科股票交易量卻是遠遠超過這兩家持股的數量!

這時候,很多人都看出來了,可能還有人在大量購入萬科的股票。

一時間,商界的目光紛紛投向萬科。

……

外界猜測紛紛,李東卻是門清。

這次參與萬科之爭的人不少,除了寶能系,許聖哲這時候也在渾水摸魚。

不止是許聖哲,華閏也在少量增持手中的股份。

而且肯定還有其他人參與!

許聖哲沒再找李東,不過可能是需要用錢,龍華持有的中白股份,許聖哲這幾天還是轉讓給了遠方。

如今,遠方拿到龍華持有的中白股份,已經對中白完成了絕對控股。

許聖哲沒找自己,李東也不去摻和,任由他自己折騰。

萬科的事,外界關心,李東卻是不太上心,換成以前,李東說不定還會有點想法,現在的他卻是不太在意。

除此之外,這幾天遠方其他人也沒閑著。

為了保證遠方零售能順利上市,最基本的股權架構問題,肯定是要率先理清的。

而遠方理清的方案很簡單,手握大量現金的遠方,唯一做的就是不斷收購那些被並入企業的股份,完成絕對控股,剔除中小股東。

在即將上市的時候,一些中小股東的作用也就到此為止了。

企業IPO之前,將一些小股東清理出場,幾乎是必然的。

而且絕對控股或者全資收購,也有利於接下來的資源整合。

換一個時間段,遠方其他人不一定會這麼做,控股就行,不見得非要全資收購。

可如今遠方手中有大量資金,越快上市,資金回流速度越快,完成資源整合,整體上市對遠方更有利。

既然如此,全資收購也成了遠方目前最常用的手段。

27號下午,李東到公司的時候。

此刻,遠方已經幾乎完成了對武商聯的股份收購,指的是零散中小股東的股份。

接下來遠方會選擇停牌武商聯旗下上市企業,完成退市方案,進行重組。

而大商,遠方也通過二級市場和場外交易,持股比例提升到了32%。

一旦拿下濱城國商手中的股份,遠方將持有大商40%的股份,第一股東的位置越發穩定。

潤泰手中持有的剩余高鑫股份,目前也進入了最後洽談階段,歐尚一直未出聲,可能已經選擇了放棄……

會議室中,陳浪一條條地彙報著最近的進度。

而李東,沒有細聽。

大致聽了一會,李東忽然道:“如果完成各家的整合收購,整合了資源,目前遠方前三個季度營收多少了?”

年中的時候,遠方兩個季度的營收達到了2680億。

而C2C也創造了300億的交易額,當然,這不算在營收當中。

至於現在,遠方對各家企業的收購並未完成,也沒進行合並,比如大商、武商聯、物美這些企業,還是獨立的企業。

不過很快,這些企業都會被納入遠方零售當中,這時候遠方的營收有多少,李東也不清楚。

不過李東知道,如果這些企業並入遠方,很有可能今年真能完成萬億的營收目標。

李東問話,眾人紛紛看向劉紅梅。

如今的遠方,一天一個樣,就連這些高管,也沒辦法給出具體的數據。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