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風骨如此
來的人都是附近幾個地區的大老板,由自己組織的收藏協會管事的帶隊。
這些老板身家都是九位數級別的,畢竟現如今盛世空前,早年的積累和機遇,幾年時間就做大做強。
有了錢自然還要更近一步,那就是奔著世家門第發展,必須得附庸風雅,也玩玩高品位的東西。
就像是封建社會的皇帝一樣,誰不想子子孫孫無窮匱也做皇帝。
早些年的的附庸風雅,那就是買一大屋子的書,世界名著、神州名著,醫學、物理、天文地理等等反正什麼貴的好的統統買回來,從不去看,有了就行。
後來嘛,就變成宴請名流貴胄,再後來,收藏,成為了第一首選。
身家幾億,幾十億的老板們現在多得傷心,他們不缺錢,缺的是閱歷和眼界。
隨著古董熱的興起,以前看不見的古董逐漸出世,一個接一個的天價落槌價讓所有人都瘋了。
以前的收藏是愛好,現在的收藏早已變質,成為了一種投資。
比任何暴利行業還要暴利的投資。
剛入古玩這一行,沒有任何一個老板和普通人不會吃虧上當打眼的。
就算沒打眼,收到的那些個東西也不過普通平常的垃圾貨。
而真正的精品古董價格一路走高,動不動就是百萬千萬億萬的天價,高額的利潤也讓無數造假者前赴後繼,趨之若鶩。
更有那些下套的,埋地雷的,連環套的,假拍賣的,國寶幫的,大量的歪門邪道充斥全國,搞得烏煙瘴氣。
因為古玩行裡特有的規矩,無數玩家藏友被坑得血本無歸、傾家蕩產。
無數老板一次又一次的吃虧上當卻是鐵了心的不見棺材不掉淚。
這幾年來,隨著環境的變化以及騙子們的手段被大量披露曝光,全民收藏漸漸理性。
很多騙子的伎倆和手法早已行不通,轉而改為更先進的科技手段。
現在的鑒寶,才是真正的考眼力,考學識。
所以現在的富豪們需要的是真正的大專家。
眼前幾個就是真正的專家,平日裡請都請不來的。
對於本省的頂級專家大咖,富豪們更是毫不吝嗇,見面就是超級大紅包!
A4紙大的紅色大包鼓起老高,見人一個,這是規矩。
金鋒跟著三個老頭卻是沒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這麼年輕的少年,必定是三個人的某個學徒子弟,隨便給一個小紅包就行。
雖然是小紅包,但也有那麼整齊的一疊。
這只是紅包,還不是鑒定費!
真要算鑒定費的話,還就不是這個價了。
鑒定費說白了,也就相當於原來的潤筆費。
潤筆費的由來可是要推到五代十國的北周時期了。
北周時,鄭譯與楊堅是同窗好友,又幫助楊堅篡周建隋,但因貪贓枉法被彈劾,貶為開府、隆州刺史。
後來,他奉詔回京治病,隋文帝楊堅下詔恢復鄭譯沛國公的爵位和上柱國的官職,當場命內史令李德林起草詔書。
這時,高颎對鄭譯開玩笑說:“筆干了。”
鄭譯笑道:“我出為刺史,拄著拐杖回來,沒得到一個錢,用什麼給你潤筆?
這就是潤筆費的由來。
每個朝代每個時期都會出現非常出名的一些俊傑大家,深受世人敬仰,有錢的富豪商人就會登門一求墨寶。
求字求畫的都是些有錢人,一幅字一幅畫,就會給人名家大師奉上金銀若干。
久而久之,潤筆費也就成了習俗,這在當時可是非常風雅的事情,也不是銅臭的交易。
其實,就是個買賣。
最出名鄭板橋,他算是一絕了。
他將字幅的大小與價格聯系起來,並稱“送現銀則心中喜樂,書畫皆佳”。
這等坦蕩的風骨,怪不得畫出來的竹子會如此高雅高潔,暢達遒勁。
往上推,還有一個也是很牛逼的大咖。也是世人耳熟能詳的一位人物。
唐寅唐伯虎。
唐伯虎可算是在神州甚至在全世界有神州血脈的地方裡相當出名的一個了。
因為有喜劇大師周星星的《唐伯虎點秋香》讓唐伯虎的名氣天下盡知。
傳說唐伯虎早年落魄,以賣畫為生,久而久之有了點名氣。
有一天有個土老肥財主登門買畫,砸了一大筆銀子出來,叫唐伯虎給弄個定制的畫出來。
那就是要求唐伯虎在一張畫紙上畫上一百頭駱駝。
唐伯虎愉快的接下了這個定制單子。
很快就畫好了。
土財主奇怪啊,他這麼快就畫好了啊?
不科學撒!
這可是一百頭的駱駝啊,不可能這麼就畫好了。
接過畫一看,土財主頓時氣得一口老血吐出來。
畫紙上就畫了一座山,山的右邊有半個駱駝腦袋,山的左邊是一個駱駝屁股。
旁邊有詩特意注明。
“百頭駱駝繞山走,九十八頭在山後,尾駝露尾不見頭,頭駝露頭出山溝。
這也算是個笑話吧,不過這幅畫如果能傳到今天的話,那可就是太值錢了。
在民國的時候,像張大千、齊白石、徐悲鴻、吳昌碩一些大師級的人物都是有明碼標價的潤筆費的。
那時候的潤筆費也叫作潤格。
像白石老人這樣的巨匠,在做木匠的時候靠的是手藝吃飯,所以他賣畫賣印從不恥於要錢。
最早的潤格是清末詩人樊樊山給他定的篆刻潤例。
“常用名印,每字三金,石廣以漢尺為度,石大照加。石小二分,字若黍粒,每字十金。”
再往後是吳昌碩大師為他定的畫作潤格。
“四尺12元,五尺18元,六尺24元,八尺30元,冊頁摺扇每件6元。”
到了白石老人五十六歲時候定居天都城,也是不講究了,直接寫了個賣畫告白。
“賣畫不論交情,君子有恥,請照潤格出錢。”
這時候的白石老人的潤格已經很高了,畫一只蝦多少錢,兩只多少錢,那可是明碼實價,童叟無欺的。
很多當時的文人雅士囊中羞澀,但又偏偏極愛煞了白石老人的畫。
於是乎就有人厚著臉皮登門,奉上大洋多少,告訴白石老人,錢不夠,但一心想求畫,還請大師行個方便。
白石老人肯定不會壞了自己潤格的規矩,規矩壞了,那名聲也就壞了。
笑著收了錢,淡淡說道,莫慌。
錢少,有錢少的畫法。
進屋作畫,畫成出來,但見一只蝦活靈活現全身都在,另一只蝦卻是只有半個腦袋露在水面。
這就是白石老人的趣事,也是潤筆費的趣事。
其實在神州歷史上,還有兩個人值得說一下,他們可是在揚名國外,賺了不少老外的銀子。
一個是晚清的白龍山人王一亭。
說起來這個人在國人印像裡知名度並不算高,但卻是不失為一代大家。
曾經做過佛教協會的會長,法名覺器。又號梅花館主,海雲樓主。
王一亭跟弘一法師都是佛學大師,交往甚密。
曾經在魔都的傳法的時候,弘一大師做了一幅字,大大的一張宣紙上,上半截寫了一個佛字,下半截留空。
留空的半截,就由王一亭畫一尊羅漢,呈交好友紅樹室主陸丹林。
王一亭早年師從大師任伯年,後來又與大師吳昌碩成為至交。
吳昌碩贈詩王一亭曰:“天驚地怪生一亭,筆鑄生鐵墨寒雨。”
就是這個人,他所畫的羅漢圖在東瀛簡直賣瘋了,比起在國內,他的名聲在東瀛蓋過任何人。
無數東瀛名家大師重金求購王一亭的羅漢圖和書法,在東瀛,能擁有一幅王一亭的羅漢圖或者書法的畫,在當時,那就是真正的收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