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改觀
對方口中那滿滿的諷刺意味兒,烏托婭自然是聽不出來的,但她總覺得對方的語氣怪怪的,習慣性地想甩鞭子,才發覺鞭子被那位秦王妃奪了過去。
她身邊兒的侍衛立時便用不是非常流利的漢語問道:“這和入鄉隨俗有什麼關系?你不要顧左言他的,這個鄙賤之人觸犯了我們公主,定要重罰。”
柳顏姝點了點頭以示肯定,而後說道:“在貴國,或許觸碰了公主,當以死罪。可如今乃是在大燕,眾使者開到大燕以修兩國之好,自然不願意再動干戈吧?”
挑起兩國戰爭,這事兒無論是那位韃靼的七公主,還是柳顏姝這個秦王妃,都是擔待不起的。
她話這般說出口,烏托婭等人雖則神情不好看卻也沒有出口反駁。
柳顏姝繼續說道:“既是如此,眾使者到了我大燕,自當入鄉隨俗,以我大燕的律法為主。大燕重人權,更是有聖人曾經說過‘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這樣的言論。”
“我皇聖明,將百姓視之為子女,哪裡有因不小心碰撞了父親便被喊打喊殺的呢?皇上況且如此,更遑論異國的七公主您呢?
莫不成,你在大燕的地位,比我們皇帝還要重要嗎?”
柳顏姝的一番言論,很快便迎來了周遭民眾的一片叫好,大家不僅稱贊這位秦王妃聰明機變,還誇贊當今皇上是一位愛護百姓、體恤百姓的好皇帝。
當下便有人對身邊兒的人議論道:“之前南陽郡出現旱災,咱們皇帝當下便著人籌糧運了過去不僅如此啊,我有一個兄弟的姑祖母的孫子,曾經便因為災情活不下去,為了奉養家中年邁的祖母,無奈只能上山坐了土匪,雖然未曾傷一人,但到底……按律是當斬的。”
“當時我那兄弟的姑祖母,為了孫子活命,可謂是只身上了京城!”
那人感嘆道:“京兆尹有感於此事,便上報給了皇上,皇上聞言,感嘆道,‘法律之外,不外乎人情’,念在老人家那孫子未曾傷過一人的緣故,將搶奪的財物慢慢兒賠償即可。”
“由此可見啊,我們這位皇上侍是為好皇帝。”那人總結道。
有人在一旁附和:“這說的可不就是剛剛秦王妃說的那什麼民為重嗎?”
“沒錯,沒錯。”
“那韃靼的七公主,哪裡來的臉面,連我們皇上都不會懲罰的事情,她竟然就要打殺了別人。”
“哎,蠻夷之地的人罷了,不開化,哪裡有我們知禮儀呢?”
……
眾位百姓小聲議論的話,烏托婭雖然聽得不清晰,可此時她的臉色卻依舊十分難看,若此時她依舊要對著那人喊打喊殺,莫非是認為她在大燕的地位比皇帝還要貴重?
可此事若是就這般算了,她自然也是不甘心的!
柳顏姝將人晾了片刻,一直僵持在這裡倒也不合適,便遞了一個台階道:“當然了,我們大燕乃是重禮儀的國家,子女便是不小心碰撞了長輩,即使是無意的,也應當要認錯並領罰,以示日後定當謹言善行。”
“此人既是碰撞到了七公主,不如便由本宮做主,讓他與你道歉。”看到韃靼七公主想要反駁,柳顏姝趕緊繼續道:“本宮再派人好好兒教導教導他們規矩,讓他們知禮儀、明是非。”
她在說的時候,特地咬重了教導二字,讓對方理解為這並不是簡單的‘教導’。
看到對方臉色有所緩和,柳顏姝繼續說道:“七公主的衣裳定然是獨一無二的,這爺孫兩個看起來便十分貧窮,想來是賠不起的。
恰好兒七公主要在大燕待上幾日,不如今日便由本宮作陪,也讓七公主體驗一番大燕的衣衫首飾?”
烏托婭看著那一身廣袖流仙裙,頭上戴著精致又奪目的裝飾,到底有些心動,便點了點頭。
還頗為要面子地說道:“既然秦王妃這般說了,那這次本公主便饒過這個……此人。”
本欲想說這個賤民的烏托婭在觸及到柳顏姝眼神兒的時候到底沒說出口。
感覺到自己好像怕了對方一樣的烏托婭,趕緊又在言語上給自己找回場子,疾聲厲色地道:“不過若是下次再遇到此事,本公主可絕不輕饒。”
“對面兒正有一家頗為有名的繡衣坊,七公主正好兒挑選一身兒喜歡的換上,如何?”柳顏姝挑了挑眉沒有言語。
畢竟對方來者是客,她又何必計較這一點兒呢?
烏托婭哼了哼,到底沒有反駁。
看著對方走在前面,柳顏姝對著嬋娟吩咐了兩句才離開。
那爺孫二人還以為對方真是要帶他們去秦王府教導規矩呢,心裡不由得有些害怕。
“老人家,這一遭您也受到驚嚇了。”嬋娟搖了搖頭,因著自身曾經的遭遇,對這爺孫二人感觸頗深,“這是我們秦王妃著我給您的,您便拿著和孫子一道兒去吃口熱飯壓壓驚吧。”
嬋娟拿出來二兩碎銀子塞到對方的手中,雖則那位韃靼七公主的侍從都跟著對方離開了,但難保對方萬一是個斤斤計較的小人,會暗中再下手。
柳顏姝便讓嬋娟叮囑對方道:“您二人也莫要再在此處逗留了,免得那些人又尋了過來。”
“恩人,恩人呢。”那位老爺子眼中含著淚花,看向柳顏姝離開的方向,當下便跪了下來,“砰砰砰”地磕了三個響頭,還不忘記將自己的孫子也拉著跪下。
“栓子,你要記得秦王妃娘娘的恩情,若是沒有她,你我爺孫今日裡便要命喪於此了。”
嬋娟將人拉了起來,又叮囑了兩句這才離開。
圍觀的人倒是有眼熱著銀子的,只是一來數目並不多,二來這可是秦王妃關照的人,有些心思不正地紅眼病人便說了幾句酸言酸語。
但多數的人還是較為善良的,勸說道:“老人家,秦王妃娘娘既然叮囑了,您還是快些帶著孫子離去吧,莫要辜負了秦王妃娘娘的一片好意。”
只端端聽稱呼和說話的語氣,便知曉此時不少人都對那位曾經‘名冠京城’的秦王妃有了很大的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