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6章:地中出火
山西洪洞、趙城地震發生於元大德七年八月六日(1303年9月17日)。這是中國歷史上詳細記述大地震最早的一次。此震“壞官民廬舍十萬計”(《元史五行志》),“村堡移徙,地裂成渠,人民壓死不可勝計”(《元史成宗紀》)。破壞區沿汾河地塹延伸長達400多公裡。震級約8級或更大。
陝西華縣地震發生於明嘉靖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二日(1556年1月23日)。這是中國歷史地震中死人最多的一次地震。”官吏軍民壓死八十三萬有奇”(《明史五行志》)。地震前,該地區長期沒有中小地震活動。但震前8小時左右,在震中區有“地旋運,因而頭暈”)《隆慶華州志》)的記載。這次地震首次記載到地震時“地中出火”(地光)的現像。震後,災民曾考慮用木板作房牆,以便抗震。此震極震區長軸與渭河地塹方向一致。估計震級約有8級或更大(圖1)。
廣東瓊山地震發生於明萬歷三十三年五月二十八日(1605年7月13日)。《康熙瓊山縣志》記載:“亥時地大震,自東北起,聲響如雷,公署民房崩倒殆盡,城中壓死者數千,……”。估計震級為7.5級或更強,為海南島地區歷史上最大地震。這次地震前礦井中還發生形變坍塌現像。“是日午時銀礦怪風大作,有聲如雷,動搖少頃,坑岸崩,壓挖礦人夫以百計。夫外處震於亥時,而礦內午時先發,所謂本根傷而枝葉動。”
山東莒縣、郯城地震發生於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1668年7月25日)。這次地震是中國歷史上地震中最大的地震之一,震級估計為8.5級(圖2)。據《康熙郯城縣志》記載,“戌時地震,有聲自西北來,一時樓房樹木皆前俯後仰,從頂至地者連二、三次,遂一顫即傾,城樓堞口官舍民房並村落寺觀,一時俱倒塌如平地”。極震區延伸方向與郯廬大斷裂方向相一致。最遠的有感地區距震中達1000公裡。據《康熙海州志》記載,地震時海水有顯著變動。震中附近地區在此震前後,歷史上並無其他破壞性地震的記載。
河北三河、平谷地震發生於清康熙十八年七月二十八日(1679年9月2日)。這是北京附近地區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級估計為8級。震中裂度為Ⅺ度,破壞面積縱長500公裡,北京城內故宮破壞嚴重。三河知縣任塾震後作記:“七月二十八日巳時,余公事畢,退西齋假寐。若有人從夢中推醒者。視門方扃,室內闃無人。正惝恍間,忽地底如鳴大炮,繼以千百石炮,又四遠有聲,儼數十萬軍馬颯沓而至,……。次日人報縣境較低於舊時,往勘之。西行三十余裡及柳河屯,則地脈中斷,落二尺許。漸西北至東務裡,則東南界落五尺許。又北至潘各莊,則正南界落一丈許”(《乾隆三河縣志》)。顯然,地震時發生了大規模的地面形變。
山西臨汾地震發生於清朝康熙三十四年四月六日(1695年5月18日)。這次地震震級估計為8級。震中烈度Ⅹ度強,破壞面積縱長500公裡。在一個8級地震的震中區附近再次發生8級地震,這是中國歷史上惟一的一次。前一次8級地震是1303年的洪洞、趙城地震。
雲南東川地震發生於清雍正十一年六月二十三日(1733年8月2日)。這次地震震級估計為7.5級,是中國地震史料中記述地面斷裂最詳細的一次地震。“自紫牛坡地裂,有罅由南而北,寬者四五尺,田苗陷於內,狹者尺許,測之以長竿,竟莫知淺深,相延幾二百裡,至尋甸之柳樹河止,……”(《雍正東川府志》)。地震後人們注意到城牆垛“南北則十損其九,東西十存其六,抑又奇也。”這是中國地震史料對地震力方向性的最早描述。
寧夏平羅、銀川地震發生於清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739年1月3日)。震中烈度Ⅹ度強,破壞範圍半徑達380公裡。震級估計為8級。極震區長軸與銀川地塹方向一致。《乾隆寧夏府志》記載:“酉時地震,從西北至東南,平羅及郡城尤甚,東南村堡漸減。地如奮躍,土皆墳起。平羅北新渠、寶豐二縣,地多坼裂,寬數尺或盈丈,……三縣城垣堤壩屋舍盡倒,壓死官民男婦五萬余人”。又據故宮檔案載:靠近黃河的一些城鎮,震後地裂“湧出大水,並河水泛漲進城,一片汪洋,深四、五尺不等,民人凍死、淹死甚多。”這是中國內陸因地震引起河水泛濫成災的一次震例。
雲南嵩明地震發生於清道光十三年七月二十三日(1833年9月6日)。這次地震震級估計為8級,震中烈度達Ⅺ度,破壞範圍半徑達260公裡。它是迄今所知雲南省最大的一次地震。震前“先期黃沙四塞,昏曉不能辨,凡三晝夜,……震之時聲自北來,狀若數十巨炮轟,……最烈則嵩明之楊林驛,市廛旅館,盡反而覆諸土中,瞬成平地,……”(魏祝亭著《天涯聞見錄》)。
台灣基隆近海地震發生於清同治六年十一月二十三日(1867年12月18日)。這是中國地震史中引起海嘯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級估計為6級。“沿海山傾地裂,海水暴漲,屋宇傾壞,溺數百人。”
中國歷史上發生強度較大的,以及在人類認識、預測和抗御地震方面具有歷史影響的地震主要有:
●公元前780年,陝西岐山發生地震。這是史書記載比較可靠的最早一次大地震。地震時,“西周三川皆震是歲也,三川竭,岐山崩”。三川即今陝西的涇河、渭河、洛河。估計震級達7級以上。
●公元前7年11月11日,北邊郡國發生地震。據記載,這次地震波及“自京師至北邊郡國三十余壞城郭,凡殺四百一十五人”,京師即今陝西西安。漢時北邊郡國包括今甘肅、陝西、山西、河北等省在內。
●138年2月28日,甘肅金城、隴西發生地震。據考證,這次地震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用測震儀器(張衡的候風地動儀)記到的破壞性地震。當時地動儀放在洛陽,距震中約700公裡。
●1303年9月17日,山西洪洞、趙城發生地震。這是中國歷史上詳細記述大地震最早的一次。此震“壞官民廬舍十萬計”,“村堡移徙,地裂成渠,人民壓死不可勝計”。震級約8級或更大。
●1556年1月23日,陝西華縣發生地震。這是中國歷史上地震中死人最多的一次地震。“官吏軍民壓死八十三萬有奇”。此震極震區長軸與渭河地塹方向一致。估計震級約有8級或更大。
●1605年7月13日,廣東瓊山發生地震。據史志記載,“亥時地大震,自東北起,聲響如雷,公署民房崩倒殆盡,城中壓死者數千”。估計震級為7.5級或更強,為海南島歷史上最大地震。
●1668年7月25日,山東莒縣、郯城發生地震。這次地震是中國歷史上地震中最大的地震之一,震級估計為8.5級。據記載,“城樓堞口官舍民房並村落寺觀,一時俱倒塌如平地”。
●1679年9月2日,河北三河、平谷發生地震。這是北京附近地區歷史上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級估計為8級。震中裂度為Ⅺ度,破壞面積縱長500公裡,北京城內故宮破壞嚴重。
●1695年5月18日,山西臨汾發生地震。震級估計為8級。震中烈度Ⅹ度強,破壞面積縱長500公裡。在一個8級地震的震中區附近再次發生8級地震。前一次地震是1303年的洪洞、趙城地震。
●1733年8月2日,雲南東川發生地震。震級估計為7.5級,是我國地震史料中記述地面斷裂最詳細的一次地震。震後城牆垛“南北則十損其九,東西十存其六,抑又奇也”。
●1739年1月3日,寧夏平羅、銀川發生地震。震級估計為8級。據載,靠近黃河的一些城鎮,震後地裂“湧出大水,並河水泛漲進城,一片汪洋,深四五尺不等,民人凍死、淹死甚多”。
●1833年9月6日,雲南嵩明發生地震。震級估計為8級,震中烈度達Ⅺ度,破壞範圍半徑達260公裡。
●1867年12月18日,台灣基隆近海發生地震。這是中國地震史中引起海嘯最大的一次地震。震級估計為6級。“沿海山傾地裂,海水暴漲,屋宇傾壞,溺數百人。”
●1920年12月16日,寧夏海原縣發生震級8.5級的地震。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度17公裡,死亡24萬人,毀城4座,數十座縣城遭受破壞。
●1927年5月23日,甘肅古浪發生震級8級的地震。震中烈度11度,震源深度12公裡,死亡4萬余人。
●1931年8月11日,新疆富蘊發生地震。地震震級為8級,震中烈度Ⅺ度。震中區形成170公裡長的斷裂帶,最大錯動幅度達20米。這是中國大地震中已知錯動幅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1933年8月25日,四川茂縣疊溪鎮發生震級7.5級的地震,震中烈度10度,疊溪鎮被摧毀。震時地吐黃霧,城郭無存,岷江斷流,壅壩成湖。
●1935年4月21日,台灣苗栗發生地震。震級為7.1級,是台灣有史以來破壞最重的一次地震。地面造成長約37公裡的斷層。
●1950年8月15日,西藏察隅縣~墨脫縣發生震級8.6級的強烈地震。震中烈度12度,死亡近4000人。
●1962年3月19日,廣東河源發生地震。震級為6.1級,是中國第一個水庫誘發地震。
●1966年3月,河北邢台發生地震。由兩次大地震組成:3月8日,邢台隆堯縣發生震級6.8級的大地震;3月22日,邢台寧晉縣發生震級7.2級的大地震。兩次地震共死亡8064人,傷38000人。
●1970年1月5日,雲南通海縣發生震級7.7級的大地震。震中烈度為10度,震源深度為10公裡,死亡15621人,傷殘32431人。
●1975年2月4日,遼寧海城發生地震。地震震級為7.3級,震中烈度為Ⅸ度強。這是我國首次預報成功的一次7級以上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河北唐山、豐南一帶發生7.8級的地震。造成24.2萬人死亡,重傷16.4萬人。
●1996年2月3日17時14分18秒,在雲南省麗江縣發生7.0級強烈地震。震中位置分別為:北緯27度18分/東經100度13分。麗江,大理,迪慶,怒江四個地州的9個縣51個鄉鎮受到嚴重破壞,傷亡17366人,其中死亡309人,重傷4070人,直接經濟損失40余億人民幣。
2001年11月14日,青藏鐵路剛剛開始修建,下午17點26分,在靠近昆侖山口西的路段,大地突然劇烈地顫抖,剛剛鋪好的鐵軌被平移出好幾米,鐵路職工的帳篷也被撕裂……
青海省地震局的監測證實,這一天,昆侖山發生了一次8.1級的強烈地震。由於發生地點人跡罕至,這次強烈地震沒有造成人員傷亡。這次地震,是建國以來我國大陸內部震級第二大地震,僅次於1950年8月15日的西藏察隅~墨脫8.6級地震。青海、四川、甘肅部分地區有震感。至11月15日上午11時,震區還連續發生多次余震,致使青海主要震區部分房屋倒塌,青藏公路(國道109線)多處斷裂,昆侖山出現一條大裂縫帶。
2001年青藏高原昆侖山一帶發生的8.1級大地震,造就了一項新的世界之最:450公裡的地震斷裂帶是目前世界上最長、最新的斷裂帶。3年來,不少國際國內知名的地震研究專家來到這裡做科研考察。正在這裡開展古地震研究的中國地震局首席科學家徐錫偉認為,青藏高原東昆侖地震遺址是目前世界上最理想的地震科研實驗場。
2001年11月14日,在青海省格爾木市昆侖山一帶發生的8.1級地震,是人類進入21世紀以來全球大陸發生的最大的一次地震,地震所形成的長450公裡的破裂帶,是我國大陸有史以來最長的一條地震變形帶,也是全球大陸一次大震形成的地震變形帶,是人類研究震源破裂機制、地震成因、分布規律和地震災害的一個天然“窗口”,具有極高的科研價值。7月19日,中法科學家進行的古地震科研合作項目在青海省格爾木市昆侖山一帶進行,參與考察的中國地震局地震所副研究員馬文濤博士說:“從大的方面來說,這次地震是我國建國以來第二次8級以上的地震,這裡是一個很好的研究地震的天然實驗場;另外從全球角度來看,這個活動斷裂帶是被稱為‘第三極’的青藏高原北部邊界,所以研究它的活動性對於整個青藏高原,乃至全球的活動構造,都是一個很好的實驗場地。”地震發生後的3年間,來自美國、德國、法國、日本、俄羅斯等國家的科學家多次踏上昆侖山對8.1級地震地表破裂類型做了深入研究,考察獲得了地球化學測年的數據,這些都為全球地質研究提供了良好的依據。
法國斯特拉斯堡地球物理研究所伍爾德博士認為,昆侖山斷裂帶是一個很特殊的地方,通過研究這個斷裂帶,可以精確研究出斷裂滑動速率。他說:“要想研究地震需要一個規模大的理想斷層活動塊,青藏高原正好屬於這樣的一個地方,這裡所有的斷層都很長,而且這一帶地區人煙稀少,地震破裂帶保存完好。有了這兩個先天條件,所以全世界科學家都願意來到這裡做科研考察。”
在東昆侖山,除了8.1級地震造成的斷裂帶以外,歷史上還遺留有6處斷裂帶,這些清晰可辨的150多公裡鼓起的山包就是200多年前發生大地震時的遺跡。專家認為,青藏高原地震斷裂帶與世界上其他的斷裂帶相比具有植被低矮、人為破壞少、極少受到雨水衝刷侵蝕的特點,而且這裡的永凍層也為保護斷裂帶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是理想的地震科研實驗場所。(記者楊壽德)
新華網2004年07月30日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省汶川縣發生裡氏8.0級大地震
孤獨給敗來到這多災多難的世界,痛心疾首,卻又無能為力,因為他知道他不是現代的超人,他只能默默地為災難者祈禱,希望災區人民鼓舞勇氣和毅力去戰勝一切自然災害,要堅信人定勝天。所謂亂世出英雄,烈火煉真金。家貧出孝子,國亂出忠臣。“逆境出人才,順境出庸才。”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誰也不能隨隨便便成功;不經一番寒徹骨,焉得梅花撲鼻香?溫室裡只能培養出嬌嫩鮮艷的花朵,經不住風霜雪雨和暴風驟雨和侵襲。人要能在惡劣的環境和條件下煆煉成長,百折不撓,迂回曲折向前進。只有經歷和不斷的磨礪,社會、歷史、家庭、個人才能不斷地發展而走向成熟!讓暴風驟雨、雷雨閃電來得更猛烈些吧!來吧!我不怕你們!
多災多難的宇宙,多災多難的世界,多災多難的社會、歷史、家庭、個人,必然有多災多難、坎坷的經歷。社會,人間正道是蒼桑;歷史,飽經風霜的歷史桑田;家庭,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個人,人人有曲折坎坷的人生!所謂佛經雲:人生來就是受苦的,苦海無邊,回頭是岸!看來,還是有一定的道理!但人們以堅強不屈的意志和毅力,是能夠戰勝一切困難並渡過難關的,不能望而卻步、退縮不前。只有發展變化才是正大光明的道理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