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天皇秘笈續集
這本《天皇秘笈》以及後來有人續寫內容如下:
晉國文臣武士:
國姓李,原沙陀部落人,因有功於大唐,被賜國姓李。
晉王李克用→李存勖、李存矩,
李存勖→李繼岌
李存敬(假子)
李存矩(新州刺史→威塞軍防御使)
李克寧【蕃漢都知兵權使、振武節度使、大同節度使李克寧→假子李存顥(hào,浩),後被人鼓動欲反叛取代侄子李存勖稱王而被殺。】
李克讓
周德威遣裨將李存暉等攻瓦橋關,其將吏及莫州刺史李嚴皆降。嚴,幽州人也,涉獵書傳,晉王使其子繼岌,嚴固辭。王怒,將斬之,教練使孟知祥徒跣入諫曰:“強敵未滅,大王豈宜以一怒戮向義之士乎!”乃免之。知祥,遷之弟子,李克讓之婿也。
李存顥
李克修→昭義節度副使李嗣弼
李嗣弼
李嗣源(橫衝指揮使、代州刺史李嗣源→假子唐末帝李從珂)
李檀
李從厚(唐莊宗李存勖、唐明宗李檀、唐閔帝李從厚、唐末帝李從珂)
李從珂
李嗣昭(昭義節度使,太谷人,本姓韓。太祖出獵至其家,取以為子,為內衙指揮使,數立戰功,乃晉軍的一員不可多得的大將。嗣昭七子、繼儔、繼韜、繼達、繼忠、繼能、繼襲、繼遠。繼儔為澤州刺史,當襲爵,素懦弱。繼韜凶狡,囚繼儔於別室,詐令士卒劫己為留後,繼韜陽讓,以事白晉王。晉王以用兵方殷,不得已,改昭義軍曰安義,以繼韜為留後。)
李嗣肱(雁門以北都知防御兵馬使)
李嗣本(帥馬軍都指揮使,本姓張。)
李存審(蕃漢副總管、忻州刺史、馬步副總管,周德威死後,代為內外番漢馬步總管。)
李存進(沁州刺史李存進為天雄都巡按使,晉蕃漢馬步副總管、振武節度使。)
李存璋(馬步都虞候→大將)
李存質(都虞候→慈州刺史)
李存儒(晉衛州刺史李存儒,本姓楊,名婆兒,以俳優得幸於晉王。)
李信(五院軍使)
李嚴(莫州刺史)
李建及(匡衛都指揮使)
李紹榮(晉王愛元行欽驍健,從代州刺史李嗣源求之,嗣源不得已獻之,以為散員都部署,賜姓名曰李紹榮。)
監軍張承業,大將周德威【德威將五萬人為燕攻梁,取潞州(今山西長治縣即州治),遷代州刺史、內外蕃漢馬步軍都指揮使→蕃、漢都指揮使→振武節度使→盧龍節度使】
史敬思→先鋒指揮使史建瑭,
孟知祥(後蜀孟知祥,龍岡人,字保胤。遷之弟子,李克讓之婿也。)
梁國文臣武將:
國姓朱
朱溫朱全忠
朱全昱(廣王)
朱全昱(yù)則是梁帝朱溫之兄,宋州節度使衡王朱友諒、兗海留後惠王朱友能代為宋州留後,都是朱全昱之子;
帝長子郴王友裕早卒。次假子博王友文,帝特愛之,常留守東都,兼建昌宮使。次郢王友圭,其母亳州營倡也,為左右控鶴都指揮使,無寵。次均王友貞,為東都馬步都指揮使;
大梁皇帝朱晃立皇兄全昱為廣王,並封兒子友文為博王,友珪為郢王,友璋為福王(與金庸武俠小說《倚天屠龍記》中的“蝠王”韋一笑,不謀而合,據說都是吸血鬼。但“福”與“蝠”卻是同音不同字,音同字不同。無獨有偶,太平天國時期有個“輔王”,叫楊輔清,乃是東王揚秀清的哥,其府第在江蘇宜興。),友貞為均王,友雍為賀王,友徽為建王;
朱友誨(陝州節度使邵王,朱全昱之子,性穎悟,人心多向之。或言其誘致禁軍欲為亂,梁主召還,與其兄朱友諒、朱友能並幽於別第。及唐師將至,梁主疑諸兄弟乘危謀亂,並皇弟賀王朱友雍、建王朱友徽盡殺之。)
朱友裕(郴王,早亡。)
朱友文(朱溫的次假子博王友文,皇帝特別寵愛他,常留守東都,兼建昌宮使,東都汴梁留後。)
朱友圭(郢王,其母亳州營倡,左右控鶴都指揮使,不受皇帝寵愛。後殺帝篡位。)
朱友璋(福王)
朱友貞(均王,東都馬步都指揮使。後討伐郢王朱友圭稱帝,史稱大梁末位皇帝。)
朱友雍(賀王)
朱友徽(建王)
朱友寧
朱友謙(冀王,河中、護國節度使→忠武節度使)
朱友諒(衡王,宋州節度使)
朱友能(惠王,兗海留後→為宋州留後)
朱友玉(假子,長山王)
朱友諒(假子,靖江王)
朱友明(假子,英王,封地揚州。大唐武則天執政時期,英國公徐敬業就曾在揚州起兵反叛武後。與金庸武俠小說中的“鷹王”同音不同字!如果僅憑嘴說“yīng王”,就應該同時想到“英王”和“鷹王”,如若寫下來就應該是准確的一個字!後世大清朝時期的太平天國裡也有一個英王,叫陳玉成其府第在安徽安慶)
楊師厚(山南東道節度使→鎮國節度使)
王重師(佑國節度使)
王師範(金吾上將軍)
劉知俊(匡國節度使→忠武節度使)
康懷貞(保平節度使→鎮國節度使)
寇彥卿(感化節度使)
李思安(亳州刺史→潞州行營都統→宣化留後→相州刺史→先鋒將軍)
賀德倫(招討應接使、平盧節度使)
蜀國文臣武將:
國姓王
王建
蜀主以兼中書令王宗綰為北路行營都制置使,兼中書令王宗播為招討使,攻秦州;兼中書令王宗瑤為東北面招討使,同平章事王宗翰為副使,攻鳳州。
蜀主以王宗綰為東北面都招討,集王宗翰、嘉王宗壽為第一、第二招討,將兵十萬出鳳州;以王宗播為西北面都招討,武信軍節度使劉知俊、天雄節度使王宗儔、匡國軍使唐文裔為第一、第二、第三招討,將兵十二萬出秦州,以伐岐。
王宗侃(兼中書令,北路行營都統)
王宗賀(太子少師)
王宗懿(王建兒子,蜀立遂王宗懿為太子)
王宗仁(王建兒子,普王)
王宗輅(王建兒子,雅王)
王宗紀(王建兒子,褒王)
王宗智(王建兒子,榮王)
王宗澤(王建兒子,興王)
王宗鼎(王建兒子,彭王)
王宗傑(王建兒子,信王)
王宗衍(王建兒子,鄭王)
王宗平(王建兒子,忠王)
王宗特(王建兒子,資王)
王宗佑(兼侍中)
王宗佶(王建假子,諸假子中最長,前東川節度使兼侍中、中書令)
王宗裕(王建假子,通王;王建族人。)
王宗範(王建假子,夔王;宗範姓張,其母周氏為蜀主妾;)
王宗歲(王建假子,昌王;王建族人。)
王宗壽(王建假子,嘉王;王建族人。)
王宗翰(王建假子,集王;宗翰姓孟,蜀主姐姐的兒子。)
王宗弼(巨鹿王)
王宗瑤(兼中書令,東北面招討使,臨淄王)
王宗綰(兼中書令、北路行營都制置使、東北面都招討使,臨洮王)
王宗播(西北面都招討使,臨潁王)
王宗裔(琅邪郡王)
王宗夔(琅邪郡王)
王宗黯(琅邪郡王)
王宗儔(天雄節度使、山南節度使)
王宗昱(天雄節度使、同平章事)
王宗晏(永寧軍使)
王宗信(左神勇軍使)
王宗弁(蜀州刺史)
王宗紹(左金吾大將軍)
王宗浩(蜀兵大敗,馬步使王宗浩奔興州,溺死於江。)
王宗宏(東北面第二招討)
王宗朗(蜀雄武節度使兼中書令王宗朗有罪)
蜀主以兼中書令王宗弼為巨鹿王,宗瑤為臨淄王,宗綰為臨洮王,宗播為臨潁王,宗裔、宗夔及兼侍中宗黯皆為琅邪郡王。甲戌,以王宗侃為樂安王。
桑弘志(西北面第一招討)
劉知俊(武信軍節度使)
唐文裔(匡國軍使)
唐道襲(閬州防御使→內樞密使)
韋莊(散騎常侍、判中書門下事)
前東川節度使兼侍中王宗佶為中書令,韋莊為散騎常侍、判中書門下事,閬州防御使唐道襲為內樞密使。
桑弘志為西北面第一招討,王宗宏為東北面第二招討。己未,以兼中書令王宗侃為東北面都招討,武信節度使劉知俊為西北面都招討。
蜀主王建更換太子宗懿為元坦。庚戌日,冊立假子宗裕為通王,宗範為夔王,宗歲為昌王,宗壽為嘉王,宗翰為集王;冊立其兒子宗仁為普王,宗輅為雅王,宗紀為褒王,宗智為榮王,宗澤為興王,宗鼎為彭王,宗傑為信王,宗衍為鄭王。(哪來的這麼多兒子?王建可真能養也!)當初,唐末宦官典兵者多養軍中壯士為子用以自強,因此諸將也學習效仿。而蜀主王建所收養子特別多,唯宗懿等九人及宗特、宗平是其真兒子;其余宗裕、宗歲、宗壽都是其族人;宗翰姓孟,蜀主姐姐的兒子;宗範姓張,其母周氏為蜀主妾;還有其他假子一百二十人都是功臣,雖然冒姓連名但不禁婚姻。
吳越國文臣武將:
國姓錢
錢镠
錢傳灌
錢
錢鏢(御前指揮使,後任湖州刺史,因殺人畏罪潛逃歸順吳。)
吳國文臣武將:
國姓楊
楊行密
楊渥
楊隆演
張顥
徐溫
徐知誥【元從指揮使、升州刺史,南唐李升,徐州人,字正倫。少孤,流寓濠、泗間。楊行密奇其貌,養以為子。楊氏諸子不能容,乃冒姓徐,名知誥,為徐溫假子,仁吳,累官參知政事,出鎮金陵,受吳禪稱帝,為南唐(938~975年)開國之主,為南唐烈祖,938~943年在位。】
許應弦(別將)
周本(步軍都使指揮使)
呂師造(南面統軍使)
楚國文臣武將:
楚國國姓馬
楚王馬殷
馬存(馬殷之弟)
岐國文臣武將:
岐王李茂貞
劉知俊(先為大梁將,後避難歸岐王。)
燕國文臣武將:
劉守光(燕主,燕王)
元行欽
李小喜
《天皇秘笈》一書暫告一段落。
話說喬裝改扮的“吳越四大名捕”,也就是大俠“一陣風”和“一地雞毛”、“霹靂風魔”、“火樹銀花”與“勝似則天賽呂雉”周月梅在東京汴梁“劉王府”接上頭之後,便把這裡當作了他們的一個臨時落腳點。准備在這裡打探江湖信息,伺機而動。
大梁皇帝朱晃的次假子博王朱友文,皇帝特喜愛人他,有立他為太子作為儲君之意。所以,朱晃常常令朱友文留守東都汴梁舊第建昌宮,兼任“老家底子”的建昌宮使,也就是原建昌院事。此間,博王朱友文由於身兼多職重任,便早已將建昌宮使這一職務讓投靠自己的原長安天子程福貴手下的丞相陳田中擔任。而現在的建昌宮邸,蘇恆衝也在此居住,如今已在四十出頭的中年人物,已與陳田中之女陳小南婚後生有一子,如今也已“小伙子二十剛出頭”,取名蘇達昌。大堂正中,這爺孫三人正在商議著一件密事,無非就是你們又看見了如今突現東京汴梁的昔日大俠耶無害。不要說是陳田中,就是蘇恆衝也早已暗派爪牙在江湖之中尋找耶無害或是耶天雲的下落。因為他們都還不能確信,耶無害真的已經死了。如今果如其然,這個耶無害又出現了!可他究竟是耶無害還是耶天雲呢?
扯開這中原大梁京城汴梁皇宮中的一幕,讓我們回憶一下往昔歲月——在那遙遠的地方,西北邊疆天山腳下,風雪漸止,天光一色。這裡,又是另一幕新的風光雪色:
日晚荒城上,蒼茫余落暉。都護樓蘭返,將軍疏勒歸。
馬有風塵色,人多關塞衣。陣雲平不動,秋蓬卷欲飛。
聞道樓船戰,今年不解圍。
蕭條亭障遠,凄愴風塵多。關門臨白狄,城影入黃河。
秋風別蘇武,寒冰送荊軻。誰言氣蓋世,晨起帳中歌。
實不相瞞,那位腰挎寶刀、手持亮銀槍、錦衣鐵甲的白馬武官,正是北庭都護使耶天雲。他手裡所持的亮銀槍,正是昔日“四大槍手”之一的“南槍王”仇天亭的傳世遺物。
“抓住他!莫讓他跑了!”
只見一伙身著錦帽貂裘的家伙手持長矛兵刃向耶天雲奔殺而來。
“你們是何人?為何追殺於我?”只見耶天雲勒馬提槍喝道。
“你是外來人!侵犯我地,就休想活著回去。”
“哼!我身為北庭都護,管轄此地,正要肅清你們這些不法分子!”
“少給他羅嗦!都給我殺!”
剎時間,冰山雪地裡,刀槍劍鳴,漫天雪花飛舞。白皚皚的雪地之上,時時撒下片片紅色血跡。那正是“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白白與紅紅,別是東風情味。”
“啟稟慕容將軍!陽關門外,有蠻夷來犯!”
“有多少人馬?”
“大概有五千人馬,他們已經開始攻城!”
“傳令下去!堅閉城門,全力拒敵!”
“是!”
“宋將軍!”
“屬下在!”
“你我各領兩千人馬,從東西兩路夾擊。來個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得令!”
一時之間,敦煌城南,沙灘關外,風塵煙動,兩路人馬直插陽關,准備包抄來犯陽關的蠻夷部隊。
其實這位慕容將軍就是駐守敦煌的慕容天水,也就是耶無害。
天山雪峰,白發蒼蒼。峰項,一位白發仙姑正在凝視著其弟子在圍攻著白馬銀槍將耶天雲。然而,她凝視著一個個死於耶天雲亂槍之下的弟子,絲毫無動於衷,仿佛她的一顆心和一雙眼神已經在點點滴滴地固化。多少年來,她占山為主,教化弟子,曾為幾代朝廷賣過命、流過血,可結果怎樣?她的弟子一個個地死去,她的頭發一根根地變白,於是乎,她變得越來越冷漠無情。在這天山一代,誰都知道有一位白毛仙姑,但她冷酷無情、殺人如麻,是一位駭人聽聞的“白發魔女”。但誰都不知道它真正的名字,誰也不知道她真正的來歷,更無人知道她在天山的棲所!
“呀——”白發魔女突然從天山峰頂御劍飛行,俯身直下,她那憤怒的雙睛和復仇的利劍直直襲向白馬銀槍將耶天雲。
話說耶天雲把一杆亮銀槍舞得風雨不透,片刻功夫,他已將些前來追殺於他的家伙殺得“一覽無余”!恰在這時,他猛聽到耳後呼呼生風,知道有人暗中襲來,他隨即一個“流星轉月”飛離馬鞍,同時他那杆亮銀槍已與暗襲之劍拼擊處火星四濺!
“如果我沒有猜錯的話,你就是‘天山童姥’童可欣老前輩!”
此話既出,“白發魔女”不禁收劍停身,直盯著耶天雲問道:“你是何人?你可知道凡是知我名者只有以死謝罪的下場麼?!”
“知道知道!我還知道你在為長安相府還有梁王、岐王做事。所以我師父特意囑咐我讓我到天山雪峰來找你,請你放下屠刀,脫離苦海;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你……你師父是誰?!”白發魔女驚恐萬分。
“九宮山玉玄真人!”
“啊——他這個老不死的還活著?!”此時此刻,“白發魔女”的臉色和發絲更加蒼白了,吼道:“他為何不來?為什麼叫你一個小娃娃前來?我,你就不必勸了!我會親自去找他的!我會親自去找他的!……”
白發魔女吼叫著,縱身消失在天山雪峰之間……
後來,耶天雲改名為慕容天山,就隱居在天山雪峰之間。